梧州零距離-梧州日報訊(記者 柳雙 通訊員 黎海平)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廢混凝土塊、廢磚石、渣土等建筑廢棄物經過生產線的傳送帶進入機器進行處理,經破碎、篩分等工序后,變成再生水穩材料和再生骨料。這是近日,記者在年處理100萬噸建筑廢棄物再生處理制成品項目的移動破碎處理初加工生產線現場看到的情形。位于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江北片區的這一項目,是全區首個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項目,在今年6月投產運行,目前已處理建筑廢棄物15萬噸。 該項目是萬秀區“三年三工程”活動重點推進的自治區層面統籌項目,由廣西乾盛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設計年處理建筑廢棄物100萬噸,主要建設內容為陶粒輕質混凝土攪拌站、蒸壓加汽混凝土墻板、建筑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預應力混凝士管樁、固廢綜合利用生產陶粒、PC混凝土預構件生產。項目計劃分三期建設,建成后年產值5億元。目前,經移動破碎進行初加工已成功推出再生水穩材料和再生骨料,陶粒輕質混凝土攪拌站正在抓緊建設生產線,計劃今年內推出再生混凝土。 據了解,目前運送到該企業處理的建筑廢棄物主要來自于市區拆遷拆違及棚戶區改造工程。企業還可以處理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前期產生的雜沙赤紅土、紅泥粘土、雜砂黃紅土、雜砂黃壤土等碴土,為建筑、建材企業提供再生粗細骨料、陶粒等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