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燕 通訊員 莫一清)近期,龍圩區認真總結疫情防控中無物業管理小區治理暴露的短板,貫徹落實作風興市有關要求,深化黨建引領無物業管理小區治理,將疫情防控工作中分類管理、精準施策做法轉化為小區黨群共治機制,針對轄區內101個5730戶無物業管理的小區,實施“百區千人”黨旗紅工程,以“四式治理”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進小區、入樓棟”,帶動城區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提升,從而提高群眾的幸福感。
自管自治人人參與 “真正管起來后,現在我們小區環境比以前好多了,還有保安值守,住得舒適又安全。”龍圩鎮林業小區樓棟長鐘展華笑著說。 龍圩區對于轄區內單位、國有企業、股份企業集資房類小區,嚴格按照“誰的小區誰負責”責任機制實行單位自管,由單位落實小區保安、保潔員和安防措施,并將小區治理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定期開展研究,在單位職工大會共同討論和解決小區清潔衛生、治安、綠化等存在的問題,同時由單位黨組織牽頭,實行要事協商機制,開展民意議事會等,著力解決群眾困難,切實抓好無物業管理小區治理工作。 對于群眾基礎較好的商品房類小區,該區推行“黨組織+業委會+樓長+業主代表”模式實行居民自管自治,由社區黨組織管理主導,建設無物業小區治理紅色議事廳,完善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無物業小區業主代表共同參與的協商議事機制,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黨群共治局面。 “我們小區實行居民自管自治管理4 年了,安保和清潔人員都是聘請小區的居民,并制訂居民公約,每月常態化開展衛生清潔大行動,現在整個小區氛圍很和諧。”銀宇小區業委會主任陸煥新表示。 政民共建和諧小區 “我們社區共有13個無物業管理小區,疫情防控期間‘雙報到’單位黨組織、黨員及‘黨群服務銀行’志愿者共 50 余人積極主動參與社區排查、值守、宣傳等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各項防疫工作有序開展。”龍城社區工作人員葉鋼表示。龍圩區針對老舊、基礎條件薄弱且住戶較少的小區,大膽推行民政共建治理,深入推行“街長制”,實行部門聯動常態化綜合整治。同時,該區還充分發揮各部門、社區黨組織引領作用,依托“黨群服務銀行”,積極組織黨員、志愿者、居民等定期開展服務或者住戶輪流值日等,加強相關區域的治安巡查和衛生清理,實現小區環境有提升、治安有保障。 目前,龍圩區將37個職能部門黨組織下放到 101 個基礎網格,網格化管理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小區,共推進40多個小區選出70余名樓棟長,建立20多個業委會。此外,該區整合全區各級領導干部、工作人員和小區居民、志愿團隊等社會力量共1000余人下沉到4級服務網格開展服務,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行動50余場,出動 10 臺垃圾清運車,清理垃圾60 多噸,1200 多名黨員群眾參與,無物業管理小區“小區治理強、居民服務優、群眾文化富”和諧氣氛越來越濃。 對于各項設施條件較好且100戶以上的小區,龍圩區實行引入物業公司治理模式,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召開小區業主大會,共同討論引進物業管理,依托“黨旗領航+”系列活動,推動“紅色物業”接管無物業小區試點建設,實施“黨員帶頭交,群眾跟著繳”推動物業繳收工作。圍繞物業服務內容、價格、標準,物業服務質量投訴的渠道、方式,和居住區公共部位經營收益等方面,在所有物業服務住宅小區全面落實物業服務事項公開制度,接受業主、社會和主管部門監督,促進小區管理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