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梁燕如 一面面五星紅旗整齊劃一地懸掛在城市主干道中央分隔帶。綿延近七公里的國旗街如同一條紅色緞帶在中心城區飄揚,串起綿綿愛國情,激發悠悠報國志。 從這一組微鏡頭往縱深看,我市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的勢頭正穩—— 全市宣傳思想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市委產業興市、作風興市部署,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引領公眾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團結一致、同心向前,激發全黨全社會干事創業的強勁精神動力。 理論武裝走深走實 6月初,全市理論宣講活動舉行決賽。來自各系統各單位的29名現場宣講選手和66名視頻宣講選手,用群眾語言、身邊故事,圍繞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大政方針、重大決策部署等展開闡釋。“這樣的線上線下活動接地氣,宣講既入腦也入心。”一名聆聽宣講的干部如是評價。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最新政策,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傳播黨的最新理論,我市正從高校、黨校、黨政機關、基層一線組建起一支優秀的理論宣講隊伍,評選優秀理論宣講稿,推動理論宣講形式更活、傳播范圍更廣。 這只是我市自上而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活一例—— 今年初,2020年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計劃和全市2020年理論學習計劃落實。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市委分專題、分版塊展開持續深入學習,至今已集中開展兩次學習; 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示范帶動,建立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巡聽旁聽制度,強化理論學習形式創新,把理論學習與我市中心工作、重點工作聯系起來并開展調研,以學促用、以學促行;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等主題,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送進機關、企業、學校、社區、農村; 組織開展“我喜愛的學習金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會征文活動,圍繞“保護和利用梧州黨史在廣西十八個第一”主題舉行座談會,邀請自治區黨史專家作專題報告等,全方位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領導帶頭學、干部主動學、群眾跟著學,廣覆蓋、寬領域的理論武裝工作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成為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行動指引、理論遵循。 文明實踐蔚然成風 長洲區幸福社區轄區內的興隆佳苑小區花圃有一片“愛心責任田”,每一株綠植都被不同的黨員志愿者家庭認養。每天,志愿者們為花卉苗木培土、除草、施肥,大家出一份力,讓花兒常艷、樹木常青、家園常美。 一塊愛心責任田,投影出全市文明實踐的一片熱忱。當前,我市全面貫徹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深入開展時代楷模黃文秀、自治區先進工作者梁小霞等先進典型的學習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知榮譽、講正氣、樂奉獻、促和諧的良好氛圍。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挑戰,全市成立800多支疫情防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構建起市領導聯系、干部包干、黨員志愿者帶頭、熱心群眾積極參與的群防群控體系,全市參與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人數超60萬人次; ——結合文明城市創建,我市扎實開展“四城聯創”大走訪、大整改、大檢查行動,廣泛開展“文明旅游、你我同行”“農村扶貧濟困”“社區鄰里守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活動。2019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得分81.44分,同比上升36個位次;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得分92.74分,全國排位進位50名。 ——大力宣傳各行各業、城鄉基層黨員干部奉獻愛心、傳遞溫暖的凡人善舉,依托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陳列館、中山紀念堂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走”向幸福——紅色研學活動等,引領干部增強新時代愛黨愛國情懷。 踐行文明,進而傳遞文明;崇尚英雄,進而英雄輩出。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55.6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18.07%,注冊志愿者活躍度達64.33%,位列全區第三;我市學生梁嘉暉獲評為2020年度廣西“新時代好少年”;市中山小學覃逸鋒榮獲首屆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自治區主席獎。 文藝創作精品迭出 著名愛國將領李濟深先生的故鄉在梧州。講述李濟深先生帶領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積極響應“五一”號召,參與建立新中國偉業的故事的三集廣播劇《大道同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國精品廣播劇系列中播出,成為我市第一部在中央臺播出的廣播劇; 廣西南曲是我市首創曲種。我市重點打磨的文藝精品——廣西南曲《香蓮傳》6月底在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中一亮相,便讓聽眾驚艷。據悉,《香蓮傳》是我市首次入圍中國曲藝最高獎項的作品,刷新同類作品的最好參賽成績;與此同時,我市小學生謝伊懿表演的廣西南曲《小香蓮》7月上旬入選第九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成為廣西唯一入選節目; 我市與公安部聯合拍攝的青少年禁毒教育題材電影《十九歲,一切會更好》,入選廣西當代文化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第二批重點扶持項目。6月底,該影片在藤縣舉行首映式,國內多家媒體對電影首映進行報道;影片在視頻網站上線兩天,播放量達7萬次…… 一次次創作屢獲殊榮、一部部精品刷新成績,全市文化事業正蓬勃發展。而今,我市堅持思想精神、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原則,大力繁榮文藝事業,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白衣戰士堅守抗疫一線,我市組織“抗疫?我們齊心協力”2020年抗擊疫情網絡文藝晚會,采取“云直播”方式,在云端凝聚力量、提振士氣。而我市創作的抗疫作品粵曲《母子對話》入選自治區“防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主題藝術作品”展播; 舉辦“東融大灣區共創新輝煌”2020年全市春節聯歡晚會,粵桂文化交匯融合成為晚會的一大亮點,南寧、廣州等地的演藝隊伍,與本土文體隊伍同臺獻藝。在文化“東融”實踐中,我市作出了積極探索; 創排少兒戲曲劇目《春色人間》《女駙馬》《香蓮傳》等,選定10所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特色示范學校、18間具有地方特色的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啟動“中華詩詞之市”創建活動。立足本地特色資源,我市正從娃娃抓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傳承……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節點上,全市宣傳思想戰線在新時代發展征程中勇于擔當再出發,奮力譜寫宣傳思想工作的新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