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見習記者 覃慶文
在龍圩區龍圩鎮恩義村口一幅恐龍造型的彩繪墻前,不時有人過來合影留念。很多人都不會想到,這處路人駐足拍照的“打卡地”,在去年年底前,還是建筑垃圾滿地,雜草混著竹子長,毒蟻肆意橫行,路人捂著鼻子避而遠之的臭水坑洼地。 “這里環境能夠得到改變,多虧了鎮黨委、政府的支持,‘謝副’可以說是親力親為。”恩義村村支書黎慶鴻說的“謝副”,是龍圩鎮主抓“四城聯創”工作的副鎮長謝建文。黎慶鴻坦言,假如不是謝建文在村里強力推進相關工作,村民們根本想不到這個邋遢的村口能改造得這么好,因為工作難度實在太大了。 恩義村的改變,僅是龍圩區“創城”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龍圩鎮將要著力打造4個社區、3個城中村、1個綜合文化中心以及鎮政府點位作為 “四城聯創”的創建點。相比其他城區,龍圩區城中村多、基礎差、“創城”起步晚,不少干部群眾首次參與“創城”,缺經驗、欠意識。 “要把放養的雞、鴨圈起來飼養,把閑散地清理硬化,村民們覺得不可思議,他們都有傳統的觀念和生活的習慣,很難轉得過彎。”謝建文的同事李藝說,“村民的思想觀念轉變不過來,他們也不聽我們這些‘年輕面孔’的指導,我們只能請‘謝副’出面幫協調。” 謝建文在龍圩鎮工作20多年,與大部分村、社區的干部都熟識。參與“創城”,他起初也不知該怎么做、要做成怎樣。“我就組織大家一起學習研究,跟上級和兄弟鄉鎮請教,大家邊學邊做、邊做邊學。”謝建文說。 為讓基層干部對“創城”有直觀的認知,謝建文組織大家到長洲區參觀取經,讓大家看到“創城”該有的樣子、認識自己的差距;為做通群眾思想工作,他夜訪村民講政策、說道理、談變化,發動黨員做好家屬工作,還組織流動宣傳車每天到各村(社區)宣傳兩次;為激發大家的干勁,他帶領巡查隊督促整改、參加黨員義工活動…… 今年以來,龍圩鎮“創城”步伐明顯提速:持續開展“創城”宣傳,制作宣傳廣告1000多幅,打造社區功能室8個,舉辦以“四城聯創”為主題的文體活動6次;持續開展相關檢查與志愿服務,組織文明衛生監督員100余人,組織志愿者累計服務500人次;持續開展環境整治,組織集中整治活動400多次,清理牛皮癬小廣告5000多處,清理村莊垃圾1800噸……龍圩鎮的面貌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在逐步提升。 謝建文在鎮里除主抓“四城聯創”外,還負責征地拆遷、社保民政、宣傳文化等工作,工作日程表上排得滿滿的。一頭扎在工作中的謝建文,很多時候難以兼顧家庭。李藝說:“我見過他周末帶著3歲兒子參加掃地。” 對于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謝建文一笑置之。“我最欣慰的是兒子在啟蒙時期就能接觸創建美好家園的氛圍。”謝建文說,“等他們這輩長大,共建美好家園的意識應已深入市民心中,我們的城市也會更美麗宜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