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位于萬秀區小南路57號的萬秀區文化館大樓內,眾多市民群眾正在文化館老師和文藝志愿者的教授下排練節目。而萬秀區文化館的館長陶燦則在二樓的辦公室內忙碌著。 陶燦從事群眾文化工作31年,一家三代都是文化工作者?!拔嘀菔羞@些年來大力建設文化場館,對此,我不僅是見證者、參與者,還是受惠者?!碧諣N說道。 在萬秀區文化館新館建成投用之前,萬秀區文化館雖幾經搬遷,但辦公場所仍然空間狹窄、條件簡陋?!耙郧?,文化館根本不可能劃分各種功能室,辦公人員及館里的燈光音響設備、演出服裝等,都擠在一個房間里,很多文藝活動也無法有效開展。”陶燦說。 2011年,萬秀區文化館新館建成投用。新館場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內設舞蹈排練場、綜合排練廳、文藝輔導培訓室、美術展覽室、燈光音響室及演出服裝室等5個功能場室,每天可以接納200名群眾到館開展免費開放活動,免費開放活動的內容涉及文藝輔導、藝術講座、公益演出、公益展覽等10多個項目。 “十三五”以來,萬秀區文化館還不斷完善和充實館內的基礎設施配備,美術展覽室增設美術展板,聲樂室增加吸音設施,綜合排練場添置了落地舞蹈鏡和LED屏等,還購置了一大批演出專用燈光音響和視頻監控設備。此外,萬秀區還多舉措吸引優秀演職人員“落戶”,近年來引進了一批在舞蹈、聲樂、曲藝方面有較高水平的年輕人才。 場館的建設與完善推動了萬秀區文化館在文藝創作方面屢創佳績:舞蹈《炫境》獲梧州市首屆社區文藝匯演一等獎;粵曲民謠小品《月嫂》獲全區小戲小品創作成果展演;粵曲《今日茶鄉老茶婆》入選廣西曲藝展演優秀作品;舞蹈《酥油飄香》獲梧州市第二屆廣場舞蹈大賽中老年組冠軍。此外,《難舍騎樓城》《美食美景嘆梧州》《愛的光芒》《請到龍母故鄉來》等一批節目,也在全區基層群眾文藝會演中獲獎。 “隨著政府財政投入增加,梧州市的文化場館建設和利用取得了明顯成效,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博物館、圖書館等市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逐步升級,這幾年來,我市的文化場館免費開放范圍與服務項目也日益拓展,群眾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惠民大餐?!碧諣N說,“文化場館的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市文化事業的發展正日益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群眾也因此有了更多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相關鏈接 “十三五”期間,我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先后新建、擴建一批公共文化場所,策劃打造梧州市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城建設項目等。截至目前,我市已擁有市級公共圖書館1個、群眾藝術館1個、博物館1個、美術館1個,縣級公共圖書館4個、文化館7個、博物館(紀念館)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59個,累計對825個行政村、13個社區實施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我市行政村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覆蓋率由2015年的41%提升到2020年的95%。 梧州日報記者 紀榮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