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張超浩)3月15日,救助西江梧州段水域中華白海豚工作進入第三天。工作人員巡查發現,該白海豚主要在長洲水利樞紐內江、西江三橋附近水域至西江梧州段濱江學府小區對出江面活動。 當天,救助專家組調整了救助方案。一方面,組織救助人員乘船來到白海豚活動水域進行跟蹤和觀察;另一方面,組織漁民加快編織用于開展救助工作的漁網。 救助專家組成員、廣西科學院副研究員陳默介紹,專家組15日持續對白海豚進行了一天的跟蹤和觀察,發現它的游動活力較好、呼吸頻率也正常,沒有表現出特別疲憊的狀態。此外,其聲吶系統性能狀況良好,懂得避讓障礙物。但是,也有一些不樂觀的情況,白海豚的背部多了一些棕黃色斑塊,斑塊情況比14日嚴重,很可能是因其進入淡水區域多天,皮膚受到感染。 陳默還介紹,通過個體識別方法,結合之前的照片,對比觀察這頭白海豚背鰭、背部等部位,基本確認其和從珠江口進入佛山、肇慶流域的白海豚是同一頭。監測顯示,這頭白海豚,2月21日在珠江口水域活動,3月7日在佛山市附近水域活動,3月9日在肇慶市水域活動,3月12日在梧州市水域活動。 據了解,白海豚在梧州成功救助后,計劃安排專車把它送往南寧海洋動物救護中心作進一步救助。南寧海洋動物救護中心是廣西海洋動物救護能力較強的機構,具有成功救助海洋動物的豐富經驗。 |